2月25日上午,我校举行人工智能与医学融合创新协作交流会。校党委常委、副校长施佺,校党委常委、副校长、通大附院党委书记施炜出席交流会。
施佺表示,人工智能作为工业革命级和战略性技术,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“头雁”效应,医学作为我校传统的优势学科,在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医学高质量发展,促进人工智能与医学深度融合,不断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,施佺提出三点希望,一是要加强学科交叉,打造协同创新新赛道。围绕国家急需、重点的创新项目,结合两大学科的各自特色,快速布局,形成创新发展新赛道。二是要聚焦前沿技术,营造科研创新新生态。各单位要围绕“真问题”,明确“新方向”,以专业前沿技术为攻关着力点、发力点,以纵向的发展思路带动横向的产教融合,不断提升服务地方水平。三是培养交叉团队,构造医工交叉新平台。要以“医工交叉创新中心”为发展平台,落实双导师制度,在培养复合型人才、产出更多的科技成果,为健康中国发展贡献通大力量。
施炜代表附属医院感谢学校长期以来对附属医院各项工作的支持,结合如何抓住人工智能时代发展机遇,强调要有组织性开展各项工作,凝聚各学科领域协同发展,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让数据“活起来”;要有可转化性,以原有的学科平台和科技成果为基,形成可转化的评价体系;要有成果性,要抓住人工智能发展浪潮,转“医学特色”向“医工结合”,落实“聚强优”的发展思路,凝聚平台和方向,向内深掘与向外融合协同联动,真正做到“医智融合”。
会上,南通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、信息科学技术学院、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、科学技术处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等单位代表结合各自研究方向分别发言。
南通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、通大附院党委委员、副院长、临床实验中心主任顾志峰主持交流会。附属医院、南通大学医学部、研究生院、科技处、医学院、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、信息科学技术学院、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交流会。
(文:唐增阳 何金凤 图:居婧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