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报:我院教师在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获奖

发布时间:2025-09-09 阅读次数:10

2025年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我院教师凭借精湛的教学设计、创新的技术应用,取得了优异成绩共有2位教师获奖,其中王丹丹老师荣获全日制组一等奖,窦立云老师荣获继教组二等奖,充分展现了我院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与卓越的创新精神。

根据《关于举办2025年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通知》(苏高教信研(20255),经学校遴选报送、专家在线评审、会议复核和在线公示,共评审出教学微课和实录微课两类获奖作品共929项(不含军事院校),其中全日制组一等奖作品125项,二等奖作品274项,三等奖作品447项;继续教育组一等奖作品12项,二等奖作品28项,三等奖作品43项。


一等奖作品——CSMA/CD协议(王丹丹老师)

王丹丹老师是我院人工智能系教师,副教授,主要从事数据挖掘、智能信息处理方面的研究。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市级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,指导本科生参加“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”获省级和国家级奖项若干,多次代表学院参加讲课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。

本微课节选自王老师主讲的《计算机网络》课程的第三章——数据链路层。作品从“一带一路”跨境油气管道监测场景引入,将现实需求关联技术问题;接着以协议“先听后说→边说边听→冲突退避”的工作流程为主线,同步以“礼让优先→冲突觉察→动态平衡”为辅线,实现工程思维与哲学思考的协同培养;课程最后进行总结与拓展,启发学生“竞争环境中的协作共赢意识”。

作品融合技术与人文,以阶梯式问题链驱动学生探究,让学生在追问中自主建构协议设计的底层逻辑。作品借助动画演示、AI工具、虚拟学生互动等信息化手段,降低抽象协议的学习门槛。课程不仅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网络冲突问题的方法,更引导其思考如何在竞与冲突的环境中实现协作共赢,为未来的学习与职业生涯铺垫价值基础。

二等奖作品——时光修复师-AI唤醒尘封的百年记忆(窦立云老师)

窦立云老师是我院人工智能系教师,CCF会员,主要从事人工智能,多媒体安全以及图像处理等方面的研究。以第一/通信作者身份发表了10多篇学术论文,并以重要成员的身份分别参与了国家自然基金联合重点项目、军委科技部项目以及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。指导本科生参加“蓝桥杯”、“码蹄杯”获省级和国家级奖项若干。


本微课节选自窦老师主讲的《计算机视觉》课程的第四章图像处理基础的第二节 线性滤波及第三节 非线性滤波。作品从历史影像、家庭旧照修复场景引入,将文化遗产保护需求关联图像平滑技术问题;接着以 噪声解析平滑降噪(滤波器原理)修复实践为逻辑主线,同步以 技术原理探究场景适配应用人文价值认知为辅线,实现工程技术能力与文化责任意识的协同培养;课程最后进行总结与拓展,启发学生技术守护历史的创新与责任意识。

作品将计算机视觉技术与人文理念深度交融,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层层剖析,促使他们在主动思考与探索中,逐步领悟图像平滑算法的核心原理与内在逻辑。作品借助多屏协作、可视化评估工具、云端实验平台、动画演示等信息化手段,降低抽象滤波原理的学习门槛。课程一方面助力学生掌握图像去噪的实用技术,另一方面,也引导学生思考在技术实践过程中,如何兼顾处理效果与伦理道德,并积极承担文化传承责任,从而为其未来科研与工程职业发展筑牢能力与价值观根基。


教师在微课大赛中的精彩表现,展现了她们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与创新精神。她们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教学的深度融合,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。以此为契机,学院将持续加强微课制作培训与专题交流,助力更多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与信息化素养,为我院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!


搜索
您想要找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