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贯彻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-2035)》,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,我校自2025-2026学年第一学期起,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开设《人工智能通识》必修课程,以教育数字化赋能人才培养。《人工智能通识A/B》分别针对文理科学生进行差异化设计,《人工智能通识A》3.0学分,64学时(32讲授,32实验);《人工智能通识B》2.0学分,48学时(24讲授,24实验);《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通识》面向杏林学院2025级新生开设。
为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,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组织开展该课程集体备课活动。活动汇聚学院基础课程组与杏林学院信息学部共50余名专任老师,共同就课程重点内容与差异化教学方案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,现场交流热烈、互动活跃。
备课会由课程负责人彭志娟老师主持。她详细阐述了本课程的核心特点、理论教学的具体方式方法,并重点介绍了实践环节中应用的新境软件平台。同时,彭老师就文科和理科学生的差异化要求、考核方式及总评成绩的评定细则进行了详细解读,为课程教学标准化与个性化相结合提供了清晰指引。
教学院长王进从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角度提出具体要求,希望以集体备课为契机,从课堂讲授、实践指导到成绩评定,都要建立清晰规范。他特别强调要“守住教学质量的生命线”,希望通过规范的流程管理,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这门新课中获益;鼓励教学团队“勇于突破传统范式,积极探索项目式学习、案例教学等创新模式,让课堂活起来”。
与会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,就课程内容设计、案例资源整合、学生兴趣激发等话题展开了充分讨论,共享优秀教学资源,碰撞创新教学方法。
本次集体备课活动是学院深化教学改革、夯实课程质量战略部署的关键一环,活动成功确立了统一的教学标准与进度纲要,有效凝聚了教学团队共识,为后续推进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混合式教学、课程思政等改革实践夯实基础。
面向未来,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将以“提升课堂教学质量”为抓手,通过常态化集体备课、优秀示范课观摩、教学能力专项培训与教学评价反馈等举措,构建教学质量提升的完整闭环,系统推进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,为培养卓越人工智能人才提供坚实保障。
文字:张洁
审核:丁卫平 王进